尺寸計量的可追溯性

你有沒有想過我們周圍物體的尺寸是如何被如此精確地測量出來的?

從人類頭髮的厚度到行星的直徑,準確的測量對於確保產品和過程的質量和安全至關重要。

這就是計量學發揮作用的地方,測量科學。

但是,當測量不正確或不一致時會發生什麼?

後果可能從小錯誤到災難性故障不等。

這就是可追溯性的用武之地,這是計量學的一個重要方面,可確保測量的準確性和可靠性。

在本文中,我將深入探討可追溯性及其在尺寸測量中的重要性。

什麼是計量學中的可追溯性?

計量學中的溯源性是指測量結果的屬性,通過不間斷的比較鏈,測量結果可以與適當的標準(通常是國家或國際標準)相關聯。

這是確保測量準確並可追溯到已知標準的過程。

計量溯源要點

  • 溯源性是測量結果的屬性,而不是儀器或校準報告或實驗室的屬性。
  • 計量溯源性是通過不間斷的校準鏈建立的,每個校準鏈都會影響測量的不確定性。
  • 計量溯源性的定義表明,有必要在一個測量模型中建立所有輸入量的溯源性,該模型的輸出是測量值,其溯源性正在被查明。
  • 測量結果可以追溯到 SI 單位(米,用於尺寸測量),但不能追溯到機構或個人。
  • 準確性和可追溯性是尺寸測量的重要組成部分,涉及測量兩個標記在表面上的相對位置。
  • ASME 技術報告 B89.7.5 中提供了證明尺寸測量可追溯至 SI 長度單位(米)的指南。

可追溯性在尺寸計量中的重要性

  1. 測量一致性:可追溯性以合乎邏輯且一致的方式實現實驗室與實驗室之間的測量一致性。這意味著可以比較和標準化在不同位置進行的測量。
  2. 測量系統的驗證:可追溯性可用於驗證性能並驗證測量系統的可追溯性。這確保了測量系統準確可靠。
  3. 產品質量:尺寸測量是確保產品按預期運行的關鍵。例如,結構的強度是使用法蘭的厚度或樑的跨度等測量值計算的。這些測量的不確定性增加了強度的不確定性,這對於飛機機翼或橋樑等安全關鍵結構很重要。
  4. 互換性和全球貿易:尺寸測量對於互換性和全球貿易至關重要。它確保零件標準化並且可以組裝在一起,這對於全球化工業至關重要。
  5. 測量溯源:溯源性是測量結果的屬性,而不是儀器或校準報告或實驗室的屬性。它是記錄用於建立與指定參考的連接的測量過程或系統的過程。該文檔對於支持可追溯性聲明和確保測量準確可靠非常重要。

為什麼精度是尺寸測量可追溯性的關鍵

談到尺寸測量的可追溯性,準確性就是遊戲的名稱。沒有它,整個過程就會分崩離析。

準確性確保每次測量都是精確可靠的,從而提供對結果的信心。

這對於即使是最微小的變化也會產生重大影響的行業尤其重要,例如航空航天或醫療設備製造。

為達到準確度,必須有適當的校準程序並使用校准設備。

此外,使用統計分析可以幫助識別和糾正可能發生的任何錯誤。

簡而言之,準確性是建立尺寸測量可追溯性的基礎,沒有它,整個系統就有失敗的風險。

了解更多信息:

確保尺寸測量的準確性

國家計量機構 (NMI) 和可追溯性

  • NMI 負責根據指定的參考測量標準(通常是國家或國際標準,特別是國際單位制 (SI) 的測量單位的實現)建立完整的校準鏈。
  • NMI 聲明其自身測量和校準結果的計量溯源性。
  • NMI 參與國際比對並確保其國家測量標準的可追溯性。
  • NMI 進行科學計量,實現基本單位,並保持主要標準。
  • NMI 提供資源和活動,例如校準、標準參考材料、標準參考數據、測試方法、能力評估材料、促進測量不確定度評估的工具、測量質量保證計劃,以及幫助客戶建立測量可追溯性的實驗室認可服務結果。
  • 可追溯性以金字塔形式運作,國際標準處於頂層,隨後 NMI 通過實現創建可追溯性鏈的單元來校準主要標準。

在尺寸測量中實現可追溯性的方法

尺寸測量中的溯源性是指能夠將測量結果追溯到已知的參考標準,從而確保測量準確可靠。以下是在尺寸測量中實現可追溯性的一些方法:

  1. 秤校準:測量標尺上兩個標記的相對位置時遇到的不確定因素之一是標尺校準。秤的校準確保測量可追溯到已知的參考標準。
  2. 次元人工製品:尺寸人工製品用於在先進製造中實現計量可追溯性。它們是具有已知尺寸的物理對象,可用於校準測量儀器並確保測量可追溯到已知的參考標準。
  3. 非接觸技術:在某些情況下,非接觸式測量技術用於實現尺寸測量的可追溯性。例如,一篇論文展示了一種驗證非接觸式測量系統的性能和可追溯性的方法。
  4. 校準鏈:為了支持可追溯性聲明,測量結果的提供者必須記錄用於建立聲明的測量過程或系統,並提供用於建立與指定參考的連接的校準鏈的描述。
  5. 初級標準:可追溯性可以通過建立對產品特定尺寸特徵的“主要標準”的國家計量研究所 (NMI) 測量的可追溯性來實現。這就是現在所謂的特定測量任務的可追溯性。

在尺寸測量中保持可追溯性的挑戰

  • 與非接觸系統相關的技術挑戰包括表面顏色、反射率和表面紋理。
  • 機床上測量過程的可追溯性尚未得到保證,測量數據對於該過程仍不夠可靠。
  • 發展測量在不確定和復雜的條件下運行,這對測量的有效性和可靠性提出了挑戰。
  • 零件設置可能非常耗時,尤其是對於航空航天或汽車應用中使用的大型零件。自動化零件位置檢測可以減少設置時間和處理時間。
  • 監控機床性能對於檢測加工操作期間的幾何變化非常重要,這可以使用過程中測量方法進行測量。

確保測量過程可追溯性的步驟

  1. 根據指定的參考測量標準(通常是國家或國際標準)建立完整的校準鏈。
  2. 記錄用於建立聲明的測量過程或系統,並提供用於建立與指定參考的連接的校準鏈的描述。
  3. 確保測量結果可追溯到 SI 單位。
  4. 使用定期校準和維護的設備。
  5. 確保測量過程是可重複和可再現的。
  6. 提供測量過程的詳細描述,包括使用的設備、測量程序和數據分析方法。
  7. 計算並報告測量不確定度。

請注意,可追溯性不僅是校準服務提供商的責任,也是設備用戶的責任。通過遵循這些步驟,企業可以確保他們的測量過程是可追溯的和準確的。

校準與可追溯性

校準是將測量儀器或系統與已知標准進行比較以檢測和糾正與標準的任何偏差的過程。校準是為了確保儀器或系統準確可靠,並最大限度地減少測量不確定性。

可追溯性是證明特定測量結果準確可靠,並且可以追溯到已知參考標準的能力。溯源性不是儀器或校準報告的屬性,而是測量結果的屬性。

它是通過遵循將測量結果連接到指定參考的一系列校準來實現的。

以下是校準和可追溯性之間的一些主要區別:

  • 校準是將儀器或系統與已知標准進行比較的過程,而溯源性是證明測量結果準確可靠並可以追溯到已知參考標準的能力。
  • 校準是為了確保儀器或系統準確可靠,而溯源性是為了證明測量結果是準確可靠的。
  • 校準是可追溯性的先決條件,因為它確定了用於進行測量的儀器或系統的準確性和可靠性。
  • 校準是在儀器或系統上完成的,而可追溯性是測量結果的一個屬性。

請注意,可追溯性需要的不僅僅是校準標籤。為了支持可追溯性聲明,測量結果的提供者必須記錄用於建立聲明的測量過程或系統,並提供用於建立與指定參考的連接的校準鏈的描述。

可追溯性在尺寸測量中的優勢

  1. 準確性:可追溯性通過提供通往已知標准或參考的清晰路徑,有助於確保測量準確可靠。
  2. 一致性:可追溯性允許隨著時間的推移和跨不同的測量系統進行一致的測量,這對於質量控制和過程改進很重要。
  3. 遵守:行業標準和法規通常要求可追溯性,因此進行可追溯的測量有助於確保符合這些要求。
  4. 互操作性:可追溯性可實現不同測量系統和實驗室之間的互操作性,這對於共享數據和項目協作非常重要。
  5. 效率:可追溯性有助於降低測量不確定性並最大限度地減少重複測量的需要,從而節省時間和資源。

尺寸測量的可追溯性對於確保測量準確可靠非常重要。通過使用已知的參考標準和校準技術,可以實現可追溯性並確保測量結果的一致性和可比性。

企業可以按照上述步驟在其測量過程中建立可追溯性,並從準確可靠的測量中獲益。

最後的思考和啟示

那麼,我們從計量學的可追溯性中學到了什麼?我們現在了解到,能夠將測量結果追溯到已知標準,這對於確保尺寸測量的準確性和可靠性至關重要。我們還知道,國家計量機構在建立和維護可追溯性方面發揮著至關重要的作用,並且校準和可追溯性不是可互換的術語。

但是,讓我們退後一步,從大局考慮一下。為什麼可追溯性如此重要?好吧,這不僅僅是滿足監管要求或行業標準。可追溯性最終作為建立對測量結果的信任和信心的一種手段。它讓我們對我們使用的產品的準確性、我們建造的結構的安全性以及我們服用的藥物的有效性充滿信心。

此外,可追溯性不僅限於計量領域。它可以應用於涉及測量或量化的任何過程或系統。從環境監測到金融交易,可追溯性是確保問責制和透明度的一個基本方面。

因此,當我們考慮在我們自己的業務中實施可追溯性時,讓我們記住大局。讓我們不僅要努力實現合規,還要努力建立對我們產品和服務的信任和信心。讓我們認識到,可追溯性不僅僅是一個技術概念,而是支撐我們整個社會誠信的核心價值。

了解計量測量單位

提示:如果需要,請打開字幕按鈕。如果您不熟悉英語,請在設置按鈕中選擇“自動翻譯”。在您最喜歡的語言可供翻譯之前,您可能需要先點擊視頻的語言。

鏈接和參考

我關於該主題的文章:

探索計量學、單位、儀器等

給自己記錄一下:(文章狀態:計劃中)

分享…